第一百一十二章 调粮

夏侯皓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天宋武功最新章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一行人从雄州驿站出发后,一直往北行走。

    最近一段日子以来,空气中依旧十分干燥,一丝要下雨的征兆都没,赵德昭等使臣所过之处所见到的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断流裸露的河床以及面色饥黄色的百姓,可见这次干旱带带给百姓的生活甚是痛苦,赵德昭亦是庆幸现在两国没有大动干戈,否则伤害最深的就是百姓。

    三日半后当赵德昭等人到达郴州地界之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一行人已经到达宋境。

    此地为郴州。郴州,地控岭南,岭北的一道重要关口之一,这里地势险要,是南来北往的一个重要城池之地,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

    郴州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一个咽喉重地,如今已经被控制在宋军手上,宋国在此地设立了郴州军,驻守边防此地,等于牢牢掌控了四通八达的郴州,不过如今汉国已投降,唐国与泉南陈洪进也依附大宋朝廷,郴州无虞也。

    一行人到了郴州城门库的时候,郴州刺史预先已经收到了魏王殿下的书信,这几日一直都在准备着。今日他正好准备在城门口已经魏王他们,而另外一旁仪仗队伍也准备地十分充分,到处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郴州刺史未及魏王下马,便上前欠身道:“臣郴州刺史拜见魏王千岁,千岁回国,下官特意在此略备薄酒饭菜,静候千岁大驾光临。”

    “刺史客气了!”

    在郴州刺史以及郴州都监一干人的带头下,宋唐使臣两拨人已经去往郴州刺史府邸。

    菜肴已经摆了几桌,而且在赵德昭看来并不丰盛,不过赵德昭现在倒是并不关心酒菜问题,而是这灾荒以及百姓的生活问题,据他所知郴州这边已经开仓赈灾了,只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郴州刺史这心中也是有些为难,他看着魏王的眉头紧锁,一直都没有怎么说话,以为是自己的待客之道准备不足还是怎么了,所以他也一直干等着,看着这不知道魏王眼中过意地去的菜肴还是过意不去的,他也一直犯苦中。

    赵德昭心中一直在想郴州粮食短缺一事,看来这个时候粮食的产粮还是提不上去,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粮食消耗总是有缺口的,他并没有责怪刺史招待不周或是救灾不力,看着郴州城以及一些地方如此,他这心里头总是有些悲戚。如今郴州粮食短缺,各地因为灾害田地一片干涸,快要成熟的稻谷都枯死了一大片,老百姓颗粒无收,各县的官吏也不知如何收取粮税,今年的秋收都是一个问题了。

    不过他初来郴州不知郴州这儿的情况,等过会儿他再问刺史他们。

    刺史以及郴州一些地方官员一直都在干等着,堂堂的魏王没有开口说话,他们自然也不好随口说话,这是官场规矩,而且官员见魏王依旧是眉头紧皱,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做。

    就在此刻,伶俐的小贵子假装倒酒,然后经过赵德昭的跟前,小声地提醒着,赵德昭适才见屋内所有人都在等着吃饭,便苦笑道:“开宴吧。”

    宴会已然开始,赵德昭与刺史以及一干官员随便叨扰了几句,拉了拉郴州城内的军民以及治安等情况,又聊到了郴州的风土人情,倒是并没有提到灾荒。

    这大宋的官场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在大庭广众下有些事情是提不上来的,如今对面又坐着唐国的使臣,毕竟有些话只能对着家里人说,一些丑事说出去只会让外人笑话,因此一切等宴会结束之后,赵德昭再去找刺史他们叙话。

    赵德昭啜了一口酒,此酒十分浑浊,而且度数很低,想必是土法所制造的酒,不过他忽然想起当前郴州的情况,也就将酒给饮下了。

    赵德昭并不介意,这反而说明这郴州刺史是个识大体之人、知百姓疾苦之人,若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趁机机会巴结上了,好吃好喝地供着你,而这些酒菜全部都是从百姓那儿压榨你的,你却放心地吃将下去,到时候你若是吃个甚是痛快,那么百姓也被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给压榨地痛苦不堪。而且这恰恰是因为统治者的喜好,让那些官员也迎合你的喜好,做一些媚上欺下之事,到最后吃苦的还是百姓。

    赵德昭对着郴州刺史微微一笑,那刺史不知为何也只好尴尬地抱之一笑。

    宴会已经结束,刺史也已经安排好了住宿,唐国使臣便去歇息去了,董仲彦几人则在等候着魏王的话,赵德昭让他们先去歇息。

    屋外,知了因为天气燥热还在叫着(皓月是农村人,我住的房间靠着一棵柳树,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知了还在叫,真是蛋疼啊!),听得人这心中也有一些烦躁不安。

    待他们走远了,赵德昭适才吩咐郴州刺史、都监二人在刺史府内厅堂讲话。

    刺史让魏王上座,自己与都监二人则坐于一旁,垂训魏王讲话。

    厅堂内的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三人却只听见屋外知了苦不堪言地叫着。

    “你们二人切莫拘束,本王又不会吃了你俩。”赵德昭见气氛如此凛然,便笑着说道。

    刺史、都监二人听魏王如此道,便松了一口气,二人也不再那么拘谨了。

    从郴州刺史口中可知,大宋朝廷正从淮南江北、江陵等地各粮仓内调集粮秣物资运往南方,现如今还在半道之上,可能还得等个七八日的样子。可是按照郴州当下的粮食情况,大概三四日的工夫就要断粮了,然而市面上的粮食的价格却同时也在上扬当中。

    郴州刺史与郴州地方官员也想尽了办法,向富户征集粮食,通过买卖手段购粮,可还是不能填补粮食的缺口。而且官员上门从粮商手中收取的粮食价格虽然比市面上低个十几文,可郴州这几年财政基本上都处于亏损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价格啊。

    刺史、都监二人都摇着头,可赵德昭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七八日,当赵德昭听闻这个日子的时候也为郴州百姓捏了一把汗。

    屋内气氛越发凛然了,这三人陷入了沉默中。

    都监陈琄也在一旁道:“不知魏王千岁有甚么好的法子?”

    这几日陈琄与刺史等郴州地方官吏商量了几日都没有商量出解决问题的法子,如今干旱还在持续,百姓的肚子也正需要填饱中,他与刺史商议之后,也想不出如何解决粮食危机。如今见魏王殿下前来郴州,自然想让他一起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而且他也听说魏王才识绝伦,能解不可能的问题,因此也有些想依赖这位魏王爷解决问题了。

    从北方尚未运来,可是从南方呢?

    赵德昭灵机一动,既然大宋这边来不及运粮过来,可是从汉国那边倒是可行,他道:“远水解不了近渴,没成想这老天爷一日不下雨,一日不能耕种,不过本王倒是有法子,可能需要从汉国那儿弄些粮食过来了。”

    “殿下这是?”刺史与都监二人不知为何魏王会这么说,汉国皇帝那头肯么。

    而在这个时候,赵德昭却道:“你们放心,此事交给本王,三四日光景应该能暂时解决粮食危机。”

    接着赵德昭又把汉国刘鋹献八州率土称臣之事跟这二人一说,这二人一听,倒是觉得事情可行,同时觉得身上的担子也减轻不少。

    三人已经聊了一个半时辰,这屋内的气氛始终严肃。

    历朝历代粮食都是一个敏感性的话题,如今宋国还要防备北方诸国,大宋要预防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须得训练大量的士卒,而训练士卒则需粮食,士卒训练越多,粮食消耗也越多。而如今宋国虽然推广了占城水稻,可毕竟一方水土难解八方困境,粮食问题近年来一直都是一个大大的缺口。

    即使到了后世,世界上存在粮食危机的国家还很多,粮食消耗量远远要超过粮食的生产量,即使号称“世界粮仓”的美国也未能幸免,何况是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呢。

    二人遂辞别魏王殿下,起身各回府邸。

    夜幕下,屋外的知了仍旧在叫着,赵德昭的心情稍微显得有些舒畅,可他依旧不得不提起十二万分准备、精神。

    当夜,赵德昭立即令人书信几封,缚在鸽子腿上,待鸽子飞出鸽笼后,赵德昭适才松了一口气,为防万一他又连夜派人骑马南下去南方雄州等地收购粮食。

    从第二日一早到日暮时分,长春堂在(南)汉各地的联络者已经陆续收到赵德昭的飞鸽传书,而在陈洪进的泉南二州境内也有联络者收到了来信。

    ……这几日收到来信的地方一直都在准备调集粮食中,而在北方从宋国江淮运来的粮食也到了郎州这里,正准备调运到南方郴州等地。

    在郴州休养了一日后,唐国龚慎仪使臣遂辞别魏王赵德昭,先行返回江宁府去了。

    而赵德昭也在等待从南方来的粮食。

    又过了三日,赵德昭在郴州待的第五日,翘首以盼的粮食终于从南方运过来了,大概有二十来车的样子,虽然数量上还是不多,可也能缓解几日了。

    郴州刺史见粮食运到了城门口,两目发光,顺手撩起自己的衣衫下摆,亲自在后头动手,推着粮车,又大喊大叫地让府衙内短工、衙役将人粮食运回粮仓,又派人登记造册,安排分发粮食等。

    既然粮食已经差不多运到了,赵德昭等人于次日启程离开郴州,往郎州方向而去。

    ……

    ps.本书纵*横首发,若有疑问可以直接找作者本人,在书的简介处加作者的书友群120663594以及作者微信号uniquebest-one,想要龙套的也可以在群内跟作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