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将门娇女之冷王悍妃最新章节!
见众人伏身跪拜,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感觉不由让姜泽心里好受了些,胸中顿时生出一阵快意,无论姜衍曾经的身份多么尊贵,背景又是如何强硬,他如今都只是个无权无势皇子,只要自己大权在握一日,他就需得仰仗自己鼻息而活,凡事只能听命于自己的。
所以,即便他再是深不可测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公然与自己对上?不不不,姜衍他不敢!
这就是权势带来的好处,姜泽想到此处心情愉快的勾起唇角,先前的郁卒不由尽数消弭,端出一副寻常长兄友爱幼弟的架势,“三弟与四弟乃是朕的至亲手足,又何须拘泥于这些虚礼?”
也不等姜衍和姜澄回话,姜泽剑眉微扬抬了抬手,朗声道:“礼部尚书何在?”
“微臣在!”礼部尚书汪知念闻言手执象牙芴,毕恭毕敬的从文官队列走了出来。
姜衍垂着头神色不动,却在脑中细细思量汪知念的生平。
汪知念是鹿城人士,十年前他离宫之时,汪知念还只是个礼部员外郎,后来二哥姜沐到南疆戍边,程国公府一家南迁,二皇子妃的父亲程远航卸下礼部尚书一职,原来的礼部侍郎顾裕泰升任为礼部尚书,汪知念顶了顾裕泰原本的位置,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尔后姜泽登基,顾裕泰告老还乡,汪知念这才又升迁至礼部尚书。
从汪知念的升迁轨迹来看,他由始至终都新帝党。而鹿城不仅是汪知念的祖籍,也是姜泽的岳丈曹国公曹奎的地盘。姜衍不认为汪知念与曹奎同出鹿城是个巧合,想到其中的可能,姜衍眸中不由划过一抹讥讽。
十年前汪知念就已经在礼部任职了,那么在他尚未入朝之前呢?科举入仕从乡试到殿试再到任职,怎么也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祖父昭兴帝在位时曹奎只是个从四品的边城守将,彼时他手中还没有如今的权势,朝堂之中文臣武将自来派系分明,曹奎在无人授意又前途并不明朗的前提下,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往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而且这人还是文臣,所供职的是六部之中倡导天下礼教,引导天下言论的礼部?
姜衍虽然几年前就清楚父皇在给姜泽铺路,母后的结局和自己离宫也是因此而造成,但在尚未出崎山阵之前,他心里总还存着几分侥幸,直到出了崎山阵下山历练,他才开始真正的面对现实。
既然父皇能在母后殡天一事上包庇谢琳,又为什么不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或许父皇最开始就是怀着算计定国侯府的目的与母后成亲,而自己顶多算是个在权利抗争中衍生出来的意外,想必自己的名字便是因此而来。
他的好父皇为谢琳母子下了一手好棋,只可惜,如今的执棋之人,兴许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般出类拔萃。
姜衍敛下心神,只听姜泽正坦荡荡道:“三皇子姜衍师从当世大儒,文治武功少年俊才,实乃我启泰之福,今加封为睿王;四皇子姜澄生财有道容颜如玉,加封为宁王,此事就交由礼部去办,汪爱卿,敕封之日虽不必再另择吉日,但事关朕之亲弟,凡事无大小,切不容轻忽,你可明白?”
姜泽勾唇斜睨着下方,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
原本把姜衍与姜澄二人分别安插进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二人心中埋下一颗钉子,如今再加上这敕封圣旨的一褒一贬,他还就真不信这二人日后能够兄弟情深。这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反目只是迟早的事,他只需稳坐高台,在适当的时候添把火就行了。
“微臣遵旨!”汪知念擦了擦额角莫须有的冷汗躬身领命,新帝就是这个调调,他已经习以为常无力吐槽了,如此明显的挑拨离间,大约只有傻子才会看不出来。
但谁又知道睿王和宁王到底是不是傻子呢?有时候当局者迷,身处局中的人越是在意就越是看不明白,譬如新帝就是如此。若非新帝和谢太后心中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又还有他什么事儿?
做人属下的,无论主子是不是睿智过人,拿人钱财,总要按规矩办事不是?
想着被新帝当成傻子的睿王与宁王,汪知念又下意识朝前排的姜衍和姜澄投去隐晦的一瞥,却只看到两个身材颀长的背影,正躬身给新帝行礼谢恩。
姜衍和姜澄对于目前的局面实在是生不起什么意外的心思,面上毫无异色的再次谢恩,众臣又呼啦啦跪了一地,高呼道:“陛下英明!”
史官把姜泽狗屁倒灶的圣意记录在册,不由得满面菜色的在心中反复琢磨,三皇子的册封旨意还好些,四皇子“生财有道容颜如玉”又是个什么鬼?
虽然四皇子着实长得俊俏非凡,但三皇子也不差啊,甚至比四皇子还更胜一筹,所以陛下这番言辞匮乏,是不知道该如何夸赞四皇子的意思?
史官心中充满狐疑,但此刻谁又会在意一个小小的史官的心思?
朝臣们已经起身,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对最新出炉的睿王和宁王点头以示恭贺,大家都是聪明人,甭管心里到底如何作想,也不管睿王和宁王这名头含金量到底几何,这好歹也是新帝登基后才刚刚敕封的,圣元帝直到大行前都没给几位成年的皇子封王,不就是留下个机会给新帝施恩么?如今新帝既已颁下圣旨彰显了他的“仁德”,他们怎么也要捧捧场啊!
不过话说回来,新帝这圣旨到底是施恩还是拉仇恨,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见姜澄笑得真诚若无其事,甚至还表现得有些雀跃,朝臣们不禁纷纷在心中为他掬了一把同情泪,敕封圣旨一下,新帝的这番言论可是要被史官记录在册,日后供后代儿孙瞻仰的。能在敕封圣旨中被夸作生财有道容颜如玉,宁王姜澄大概也是启泰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人了,不对,估计这在四国也能是独一份!
不少朝臣当即在心中揣测新帝给二皇子姜沐的圣旨到底是如何写的,又给二皇子敕封了个什么名号,总不会也是容颜如玉之类的吧?
姜泽见二人面无异色,心中又不免觉得索然无味,轻咳一声道:“下朝后睿王与宁王到承运殿来见朕。”
承运殿是姜泽的寝宫,虽不知姜泽意欲为何,姜衍与姜澄还是点点头,随即入列站好,朝臣们也瞬时噤了声。
姜泽又斜睨了桂荣一眼,桂荣会意,立即拖长了声音唱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老臣要弹劾礼部侍郎蔚桓!”桂荣话音刚落,一名头发花白身着朱衣的年迈官员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准!”姜泽靠在龙椅上,似笑非笑的看着岑御史,此人历经三朝,出了名的古板难缠。
蔚桓虽向自己投了诚,可暗地里却又一向与老四牵扯不清,镇国将军府走水一事虽然未必与蔚家二房有关,但姜泽并不介意借此机会敲打敲打蔚桓,顺便再冷着他一些时日。
蔚桓能被岑御史盯上,倒是省了他再费功夫。
姜泽话音一落,朝臣们都竖起了耳朵,如今蔚桓不在上京城,岑御史这是又将矛头对准谁了?是孔志高?还是想要顺势而为,将与孔志高的嫡孙女有婚约的宁王拉下水?
这两日上京城数得着的热闹事儿,除了三皇子留京,当属镇国将军府走水一事。昨日上京城已经热议了一天,据闻镇国将军蔚池的一双儿女现如今已经大殓,因着都是不满十二岁的孩子,启泰的丧葬仪俗是不能大操大办的,蔚家二房的当家夫人孔氏已经请了人看期,只等日子一到就安葬了。
岑刚当然知道蔚桓不在京城,他会当朝提出来,也不过是实在看不惯当今陛下这一手掩耳盗铃的功夫。
镇国将军府走水一事昨日就有了结果,蔚家二房的当家夫人孔氏也将两个值夜的婆子杖毙,可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又事关功臣良将之后,杖毙两个婆子虽能暂时稳住局面,可这满朝文武和泱泱子民又不全然净是瞎子,真正信服的又有几人?
也就陛下和太后,才能自以为大权在握浑不在意。
如今新帝初立,大夏、北戎和南疆谁不是虎视眈眈盼着启泰内部再起纷争?谁又不想趁着机会撕下启泰一块肉?蔚池是一国良将,蔚家军朝廷无人能够掌控,若是在蔚蓝和蔚栩殒命一事上引起蔚家军兵将上下不满,轻则新帝声誉受损,重则再起战乱,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哪里仅仅是两个小儿殒命这般简单?
岑刚心中暗叹姜泽吃香难看,你就是再想收回蔚家军的兵权,也犯不着在此时将心思表露在台面上,若非昭兴帝临终遗命,他一把年纪快入土的人了,真没必要站出来蹚这趟回水,得不了好不说,还劳心劳力。
蔚桓不在,岑刚看了眼站在他左边的孔志高,收回视线沉声道:“陛下,老臣一参蔚侍郎治家不严,纵容妻女欺凌兄嫂留下的骨血,二参蔚侍郎立身不正,觊觎兄嫂留给子侄的家产,再参翰林院学士孔志高教女不严,以至于管理内宅不当,导致蔚将军一双儿女惨死!”
岑刚正义凛然掷地有声,仿若亲眼所见一般,群臣闻言不由心中大震!
镇国将军府兄弟阋墙,蔚家二房夫妻趁着兄长遇害,纵容庶女欺负大房遗孤的事他们早就有所耳闻,尔后泰王迅速出手,又在上京城中掀起一股热议,只是这传言众多又事不关己,朝臣们即便是心中已经信了个七八分,却到底不好深究其中真假,更不好当堂拿出来说道。
言官御史素虽有闻风而奏的特权,但未免冤假错案官司,大部分御史在上折子弹劾某人时,都会经过反复求证后再行事。
岑刚不仅是三朝元老,又是御史大夫,官职仅次于左右丞相,昭兴帝在位时,岑刚就是启泰国出了名的刚直不阿,素有“铁口岑刚”之称,被他参奏弹劾的人事,无不是铁证如山。
岑刚开了头,便陆续有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站出来附和。
姜泽高作龙椅挑了挑眉,看向孔志高道:“孔翰林,蔚侍郎不在,你是他岳丈,这弹劾之事也有你一份,你可有什么话说?”
孔志高心下正暗自恼火,这几日诸事不顺,未免众人议论,昨日自收到长女的书信后他就没再出过门,原以为蔚桓不在,又有三皇子和四皇子封王的事情让御史台这帮老家伙转移视线,却没想到还是被盯上了。
铁青着脸站出来,孔志高俯身跪下道:“微臣冤枉,陛下请容臣细禀!”
姜泽把玩着手中的墨玉镇纸,面无表情道:“说!”
孔志高起身看向岑刚,先是执手揖礼,接着道:“岑御史所言差矣,敢问小女和小婿何时行欺凌子侄之事了?又是如何觊觎兄嫂留给子侄的家产?莫不是镇国将军府不小心得罪了岑御史,岑御史正好趁着小婿不在京城,对镇国将军府行落井下石之事?”
“再说下官教女不严一事,小女嫁入镇国将军府不下十年,如今已育三子,期间从不曾出过任何差错,对上孝顺公婆,对下宽和下人,对家中兄嫂亦是恭敬本分,又何来下官管教不严之说?再则,出嫁从夫,岑御史硬要将蔚家大房奴仆失职归咎到下官头上,这是不是有些牵强了?”
孔志高不愧是文人之首,这话说得极为巧妙,先把蔚池和雷雨薇牵扯进来,将蔚桓与孔氏跟二人摆在同一立场上,开口闭口就是镇国将军府,来了个避重就轻,不但可以博得大家的同情,甚至还可以混淆视听。但镇国将军府这两日发生的事,上京城中的高门大户众所周知,对于蔚桓夫妻是否苛待兄嫂骨血,众臣心中自有一杆秤。
岑刚参孔志高教女不严一事,虽看起来有些牵强,倒也不算过分。即便是皇家公主出嫁,在夫家出了什么事,也是要连带着皇家受连累的,又何况是孔志高一个翰林院学士?
岑刚后半句参的是孔志高本人,但孔志高居然强辩将众人的视线转移到孔氏为蔚家生儿育女孝顺公婆一事上,谁不知道镇国将军府如今的老夫人陈氏与孔志高的夫人是嫡亲姐妹?孔氏进门难道还能受了陈氏磋磨?
再说了,孝顺公婆为夫家生儿育女开枝散叶,那不是每个出嫁女子应当应分的吗?孔志高居然能厚颜无耻的说得出口,合着就只有你家女儿会生,还一连生了三个!你这是在炫耀还是在为自家女儿开脱?众臣心中鄙夷,平日也没见着孔志高如何,关键时候却是这副嘴脸,果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见这文人一旦胡搅蛮缠不要脸起来,儒雅知礼谦和什么的都是狗屁!
岑刚面不改色,他能仅凭口舌纵横朝堂多年,依仗的是一腔赤诚实事求是,又岂是孔志高几句颠倒是非的话就可以污蔑的!
“陛下,据老臣所知,蔚池夫妇过世后仅留下这一双儿女,长女蔚蓝今年十一岁,儿子蔚栩今年五岁,镇国将军府并未分家,蔚侍郎理应妥善照顾兄嫂留下的骨血。但近日来,老臣先后收到三则消息:一则是雷氏下葬后,蔚桓的夫人蔚孔氏意欲安排蔚蓝姐弟回蔚家祖宅昕阳为其母守孝,二则是泰王爷受肃南王爷之托,将蔚池夫妇留给姐这弟二人的家财尽数搬进了盛宇当铺储存,三则是值夜的婆子疏忽职守引发曦和院走水,以致蔚蓝姐弟殒命之事。这三则无论哪一件单拎出来看,放在当下都并不符合时宜。”
岑刚说完看向孔志高,挺直了胸膛面色沉肃道:“先说蔚孔氏打算送蔚蓝姐弟去昕阳为雷夫人守孝之事,试问有哪家慈爱的长辈会安排两个失恃失怙的小儿去几百里之外为其母守孝?不说蔚蓝姐弟年龄尚小,单就镇国将军府已经在上京城扎根百年,与昕阳蔚家早就生疏淡薄,蔚孔氏这又是安的什么心?其用意何在?
再来说肃南王所托泰王爷之事,按理说,镇国将军府陈老夫人健在,又有蔚桓夫妇照拂,蔚蓝姐弟当是能得到妥善照顾的,而肃南王府作为外家,是无论如何都不该轻易出面干涉出嫁女在夫家事宜的,但肃南王却明知此举不妥还是做了,这其中可是有什么大家并不知道的隐情,才迫使肃南王不得不出此下策?
至于曦和院值夜的婆子玩忽职守,这就更加可笑了!堂堂镇国将军府,难不成还只有两个值夜的婆子?蔚孔氏若是真的慈爱,又何至于侄儿侄女才失去双亲,正是伤心需要悉心照料的时候,没将蔚蓝姐弟接到二房照顾?更甚者,即便是值夜的两个婆子真的吃醉了酒,难道曦和院的其他奴仆也吃醉了酒?眼下虽是天干物燥的时节,却还不至于偌大的宅子被大火吞噬了大半,众人这才发现端倪吧?”
朝臣们听得津津有味,真心觉得岑御史这张嘴不是吹的,如今这一番分说,不仅将众人心中的疑惑一一点出,又将蔚孔氏伪善的面皮扒下来展示在众人面前,让大家清晰认识到,蔚孔氏本质上就是个不安好心的恶毒妇人。
可岑刚虽直接将众人引导向事实真相,却没断言这就是蔚孔氏所为,可谓是滴水不漏丝毫话柄也不留,孔志高即便是心中再是愤怒,也不好冲着岑刚而去。
这大概就是言官御史的高明之处了,若论打嘴仗,等闲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所以,孔翰林,你还觉得本官这是在牵强附会,想要落井下石的攀咬你?蔚孔氏所行之事,哪一件哪一桩细算下来又是慈爱长辈所为?本官听闻蔚孔氏是由孔大人亲手教养长大,如今只参你一个教女不严已是给你留了颜面!”
这话倒是实话,岑刚弹劾蔚桓夫妇和孔志高,其目的也不在于将这三人如何,而是绕着弯给姜泽提个醒,给个台阶,告诉他这事漏洞百出,他不能不管;若是真的不管,那可就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虽然如今这殿中大臣也不乏心思灵敏之辈心中早就有数,可你作为九五之尊,好歹要做做样子,别这么急赤白脸的把你的小心思不加掩饰的现于人前。
岑刚说罢拂了拂袖,见孔志高待要说话,不由得目光变得犀利起来,隐含嘲讽的撇向他道:“难不成孔大人要告诉本官,你教女有方?曦和院走水与你女儿没有丝毫关系?还是说,肃南王是怕你女儿女婿操劳过甚,这才有亲二叔二婶不相托,反而托了非亲非故的泰王爷,宁愿将蔚池夫妇留下的家财悉数存入当铺?”
孔志高心中大急,被彻底逼得没话说,不由扑通一声跪下,一面对着姜泽喊冤,一面又在心中暗骂岑刚疯狗老匹夫,往日也见他弹劾其他人,倒是没有这般咄咄逼人,今日弹劾自己却是咬住就不松口,还犀利得让人无法招架!
姜泽懒洋洋抬了抬眼皮,视线一一从垂手而立的大臣身上扫过,心中存了几分趣味,“孔爱卿说他冤枉,众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姜泽话音落,大殿中百分之八十的朝臣争相附议。
孔志高平时为人清高,除了与刚被敕封的宁王有桩婚约,并没有别的权势,而镇国将军府走水一事本就蹊跷,这事总要有人来担下责任不是?
再则,蔚池虽与朝中大臣并不走动,但他为人品性毋庸置疑,又守护边疆为启泰立下汗马功劳,追究他一双儿女之死的因由,这是对待一国功臣该有的尊荣。
姜衍低着头唇角轻轻扬起,真不知该说小团子人小成精还是狡诈如狐好,满上京城还在为她和蔚栩的死争论不休,亲自安排这出戏的小人却已经远在上京城百里之外,更重要的是,事到如今,居然没一个人对她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