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笔翼文集最新章节!
听,是谁在佯狂吟唱?颓废了两岸青山,伤感了汨罗河畔,独醒了千年湖湘,成为了遥远绝响。听,又是谁在悲情呐喊?清醒了二三楚户,响应了七八斗士,彷徨了万千敌人,成为了文坛绝唱。然而,两位古今圣贤的内心深处却都有着悲情的一面,屈子的悲尽在离骚,鲁迅的悲尽在野草。只是鲁迅的悲深深的埋藏在他那深邃的笔底风光之下,而屈子的悲早已家喻户晓。
离骚:“举世混浊而唯我独清,举世皆醉而唯我独醒。”屈子太清醒了,以至于美人宁愿迟暮,也不让屈子完成“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不悔”的愿望。最后那悲情的一跳,也跳出了鲁迅的心声:在沉默中爆发,虽九死而不悔。那么鲁迅的内心到底有多悲苦呢?
自古文人多憔悴,他的憔悴不是因为缺少知己,不是因为壮志难酬,而是来自于敌人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痛苦。他自己说:“我的文章是为三种人而写,最后才是为自己而写。”鲁迅为战士写,为青年写,为自己写,在情理之中,但为敌人而去写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就如他的文章一样不易被人读懂。他自己解释说:“因为敌人过得那么快活”是的,敌人太快活了,鲁迅就举起自己文字的刀剑向敌人刺去,让敌人也尝尝痛苦的滋味,方解心中的痛。
敌人被刺痛了,进行了疯狂的报负行动。夏禹被抓了,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换来的却是自己人的唾骂:“造反,活该。”想一想,鲁迅自己就是夏禹之流,当看到自己虽九死也不悔,竟是在为了一群无知的“美人”而战斗,他的内心有多痛我们还可以想象。当鲁迅不但压抑住内心的愤恨,并且把这种痛苦锤炼成匕首时,我们就难以想象他的内心有多痛苦?因为他痛苦到不知道痛苦为何物的地步。这样的境界只有痛通后才能达到,所谓的"痛则通,不痛则不通"说的就是这个意境吧!这样的鲁迅,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只能算是差强人意。难怪毛泽东只愿把“当代第一亚圣”的帽子给鲁迅戴上。
鲁迅的悲情也来自于他自己。他为了给青少年以希望,不得不撒些善意的谎言,为此还专门了篇我要撒谎的文章,表达了不想撒谎而不得不撒谎的无奈之悲情。因为"我"如果告诉小女孩:"你刚才捐的钱都被他们用去抽大烟了。"那么这个小女孩脸上再也不会有灿烂的笑容了。这种类似的无奈之苦在他的风筝里也显露无遗。当他想为自己弥补过时,弟弟早就把自己当年斯碎风筝,剥夺童年自由的往事忘掉了。有机会弥补,却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了。而自己内心却无法释怀。这样的痛也在鲁迅的内心纠结着。
鲁迅内心一生都充满着悲情感,加之身患肺疾,没过花甲就在上海驾鹤西归。在国内外,引无数战士赋词凭吊。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京城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英,我就借用她的联句来表达对鲁迅的怀念和崇拜。
当代无人领呐喊
文坛从此起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