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陈建伟文集最新章节!
孙子兵法如同群经之首之周易,永远道不完,品不尽,随着时间之流逝,时代之变迁,而愈加显现其深邃与博大。古今中外,在兵家战场上,运用孙子兵法者可谓众多,而真正对孙子兵法透彻理解并能娴熟运用者,几乎可以说,只有毛泽东一人!孙子兵法也是以“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创造源泉之一。当今世界,孙子兵法不但在中国相当有人气,而且在国外也是相当有市场。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既是一部经典军事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民族贡献于全人类的瑰宝。它博采中国百家之长,兼收并蓄了许多优秀思想,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底蕴,其思想已超越了军事范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国备受推崇,研习者无数。孙子兵法的思想博大精深“非战”理念极受人们重视和弘扬,但其中心思想是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成效,体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对人们深入认识战略、遏制战争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与当代世界多数国家追求和平的思想相契合,同时,也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商业交易的核心理念相一致。所以,孙子兵法不但受中外军事专家和军事院校所推崇,历来也备受中外有识之商家所珍视,他们用心研读,借以兵法之道育商战韬略,并致力应用于商战之中,收获者众。甚至管理学家直接疾呼:“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军事的,也是哲学的,这就意味着没有时代界限,也不受学科局限的。全面、创新而系统的谋略思想,是孙子兵法成为为王之道的一个根本原因。它讲以“正和”、以“奇胜”就是说以自己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出奇制胜的方法获得胜利。孙子兵法十三篇着重阐述战略的重要性,而当今稍有规模的企业,莫不皆是战略云云。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企业的战略一词则是完全从兵法上的战略一词演化过来的。现在,我就孙子兵法对现代商战的意义和启示,浅析一二。
一、“因敌变化”适时调整战略
孙子在虚实篇道:“夫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真是太经典了!企业于市场,就如同兵家于战场,虽有大的战略引领,但是,战略毕竟只是在当时的天时、地域和人境中制定的,随着内外市场、经营政策、竞争对手、顾客的需求等等一切皆在变的客观因素外,就很有必要对当初经营战略进行微调,以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纠偏,不断取胜!
2007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伊始就顺应国内核电建设的大势,大刀阔斧的对公司进行一系列变革,聚焦主业,强力进行整合资源,为应对国家核电政策调整,适应核电形势发展,维护企业长远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蓝图,对引导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企业,提升核电建设领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修道而保法”健全管理机制
形篇中有语:“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所谓“道:,就是要让人民与君主的心志相通,使他们能够与君主同生共死。“修道”就是树立通过统治者一些仁政令得以推行,行动取得胜利,上下同欲者取。这就如同企业的企业文化,领导“以人为本”施政,企业上下思想统一的为战略目标而前进。“保法”就是健全制度、严格法制,使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有硬性的制度保障。一个企业如果把规章制度健全起来,就能把管理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三“并敌一向”“地形兵之助”依靠资源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办出特色
在作战时,只有集中兵力,才能显出优势,有效地攻克目标,取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深晓其理,以致多次创造军事克敌奇迹,扭转乾坤,挽我中华民话于危难。九地篇指出:“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意即,指挥作战,要谨慎地审察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人的一点,即使长驱千里也可擒杀敌将,如此行动就是巧妙用兵而能成就大事。作为企业管理者,也要谨慎地观察市场的动态和分析顾客的心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打造精品,从而赢得市场的赞誉和信誉,如此去做就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围绕公司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和公司战略的基础上,以感知市场和客户为出发点,通过延伸和创造既有产业未提供的产业价值链,并剔除和减少现有产业的某些价值元素,以“小”博“大”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关注客户需求,了解对手实力,建立强有力的、令人心仪的、独特的品牌差异点,企业则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价值上的突破,从而为企业获得富有活力的竞争优势。公司集中90 %以上优势资源迎接核电建设,全力以赴地集中精力做好核电主业,不但迅猛的拓展和坚守住了市场,而且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参与核电建设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博大而深邃,无处包涵着管理哲学的理论和谋略思想,远处不闪烁着企业管理的智慧光芒,要想真正的理解它,则需要用战略的思维去研读,需要有切实的行动去支撑,需要有不断提高的悟性去品味,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深入研究,去潜心挖掘同时,因篇幅与时间之限,今日泛泛之语远不能概括它的精髓,只要能成为一面镜子,以折射出它的少许光辉,则已无限欣慰,但是,向古人学习,贵在继承、发展,并推陈出新,能够借鉴,有所创新,对于我,就可以说是已有收获了,有时再论!
陈建伟时两千一一年十一月九日志于中核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