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www.cangshu8.com,最快更新陈魏忠文集最新章节!
唐朝贞观元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在广州城内开元寺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卖小食的、卖香烛的、玩杂耍的,都聚集到这里招徕顾客,兜揽生意。
这天,有个名叫崔炜的青年人,也到寺里游览。他性格豪放,仗义疏财。他父亲是著名诗人崔向,曾做过监察御史。父亲死后仅几年时间,就把家产散尽,孤身一人,过着贫困的日子。
忽然,崔炜看见一个乞食的老妇人,因为给人拥挤,立脚不稳,撞翻了小食摊档一个酒瓮,摊主大怒,把她拉住,正要打她。崔炜上前劝解,因为身上没有钱,便脱下衣裳替她赔偿酒钱。
过后,老妇人对他千恩万谢,说道:“我会用艾灸治瘤,现把一些越井岗艾送给你,遇到生瘤的人,只要用这艾一灸,就能治好病。你要好好保存它,今后会给你带来好处的。”过了几天崔炜到海光寺玩,见到一个老和尚,耳朵上长了一个瘤,崔炜便拿出艾来试试,那瘤果然治好了。老和尚十分感谢,对崔炜说:“贫僧没有什么东西酬谢你,只能念经为你祝福吧了。贫僧认识一个姓任的老翁,家财百万,也长着一个瘤,你能给他治好,他一定好好酬谢你的。”
崔炜说:“我只为人治病,不图重酬。你就介绍我去给他医治医治一下吧!”
崔炜很快便给任老翁治好了病瘤。
任老翁说:“感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要好好地酬谢你。这里有十万贯钱,请你收下。希望你在我家多住几天,不要匆匆离去。
崔炜只要了一千贯钱,打算小住两三日,减少一些疲劳便离去。
次日,崔炜正在前堂闲坐,忽然听到内室传来悠扬琴声,询问家童,知道是主人的女儿在弹琴。崔炜能弹善奏,一时兴起,要求借琴来弹上一曲,任女同意了。
崔炜摆好琴,弹起来,只听环琴声抑扬顿挫,宛如高山流水,柔和悦耳,使任女听得入迷,也对崔炜产生了爱慕之心。
任老翁信奉鬼神,家里供着“独脚神”每隔三年,就要杀个人来祭祀。恰逢祭神日期临近,却还找不到人,心里万分焦急。他竟昧着良心,对家人说:“我听说大恩尚且可以不报,何况医治这种小毛病。现在再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就杀了姓崔的祭神吧!”于是,家人便偷偷把崔炜住房反锁,准备夜深人静时动手。
任女知道了这个秘密,偷偷拿了把斧刀从窗缝中递给崔炜说:“我家今天夜里要杀你祭神,你可拿这把斧刀砍破窗门逃走。否则,你就没命了。”
崔炜听了,吓得汗流浃背,连忙接过斧刀,带了艾草,砍破窗门,越墙逃跑。不久,任老翁发觉了,便领着家童,拿着刀枪棍棒,紧紧追来。追了六七里,眼看快要追上了,崔炜慌不择路,一脚踩空,跌落在一个大枯井里。追的人忽然不见了崔炜,只得返回去。
崔炜掉到井里,幸而井底积着一层厚厚的枯叶,至使他没有跌伤。天亮以后,他抬头一看,只见井底离井面足有百余丈高,根本没有办法爬上去;再环视四周,十分宽阔,原来是个大岩洞,足可容纳一千多人。
井里有一条大白龙,有几丈长,盘着身体低着头,正在添着山岩上滴下来的石乳。崔炜觉得这白龙温驯得神奇,便向它叩头祷告:“白龙啊!我不幸跌落这里,你就可怜可怜我,不要伤害我吧!”白龙微微低首,好象听懂了他的话,答应他的要求。崔炜发现白龙的嘴唇上也长着一个瘤。他想替它灸治一下,只是没法弄到火。
正当苦无办法的时候,忽然有一星星火花从远处慢慢飘进来。崔炜立即引火点燃艾草,替白龙治瘤,真是艾到瘤除,那白龙非常感谢崔炜治瘤之恩,吐了一颗宝珠献给他,作为答酬。
崔炜不肯接受,只向白龙祷求说:“龙王能够兴云布雨,神通广大,一定能救我出去。我只希望重返人间,不想要宝珠啊!”白龙把宝珠吞回去,到崔炜跟前,让崔炜骑上背,然后沿着隧道般的洞蜿蜒爬行,大约行了几十里路,最后来到一座石门前面,才停下来。崔炜以为回到世上了,便从白龙身上爬下来,朝石门内走去。原来这里是一间宽敞的大厅,厅内挂着许多绣得很美的绸帐缎帏,帐帏前有个金炉,炉上铸有蛟龙、鸾凤、龟蛇、鸟雀,个个张着嘴巴,吐出袅袅香烟,象是一间神仙洞府。
崔炜看见厅旁摆着大小各种乐器,于是拿过琴来试弹一曲。不料琴声一响,从内室走出一个小丫环来,他见了崔炜便说:“‘玉京子’已经把崔家郎君送来了!”说完,又回到内室去。
不久,有四个梳着古髻、穿着艳丽衣服的女郎走出来,对崔炜说:“你怎样擅自进入皇帝内宫来了?”
崔炜推开琴,连忙下拜,问道:“既是皇内宫,请问皇帝哪里去了?”
女郎回答说:“皇帝到火神祝融氏那里赴宴去了。”
四个女郎请崔炜弹一曲,崔炜就弹了一段汉朝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女郎们听得入神,都赞他弹得优美动听。
崔炜请求女郎们放他回世上。女郎说:“你既然来了,也是有缘,何必这样匆忙离开呢?待会儿,羊城使者就来了,到时你跟他们回去吧!”接着又对崔炜说:“皇帝拟把田夫人嫁给你,现在你们就见见面吧!”
崔炜听了莫明其妙,不敢回话。女郎叫丫环召唤田夫人出来,可是田夫人不肯,她说:没有接得皇帝诏书,不敢出来相见。
女郎对崔炜说:“田夫人德行贤慧,容貌端丽,世间没人能够比上她,希望你好好地待她,她就是齐王的女儿呀!”
崔炜问:“齐王是什么人?”
女郎回答说:“齐王就是田横,从前汉朝灭掉齐国时,他就到海岛上来了。”
他们正闲谈着,忽然一道光线射进来,崔炜抬头一望,见顶上开了一个洞,隐约可以望见满天星斗。四个女郎齐声说:“羊城使者到了!”
这时,见有人骑着白羊,从天上慢慢降下来。一会儿,就落到大厅中间,只见那人衣着整齐,手拿着笔和青竹书简。他从羊背上下来后,就把书简供奉在香案上。
四个女郎叫丫环念出来,原来是说:“广州刺史徐绅已死,由安南都护赵昌接任。”读毕,女郎向使者敬酒。
女郎委托使者把崔炜带回广州,使者连声允诺,并笑着对崔炜说:“将来你应该替我换新衣,修新屋,酬劳我哩。”
四个女郎又对崔炜说:“皇帝有令,叫我们把国宝阳燧珠送给你。你带回去后,自然有外国人拿高价买它。”
崔炜接过宝珠,一再拜谢,但觉得奇怪,便问道:“我从来没有朝拜过皇上,对皇上没有贡献,皇上为什么要赐我这样珍贵的物品呢?”
女郎说:“你父亲有诗题在越王台上,感动了徐绅,把那儿修建一新。皇上很感谢他,也和了一首诗。赠送宝珠的原因,在诗中已经透露了”
崔炜问:“不知题什么诗呢?”
四女郎便叫丫环把诗写在羊城使者的笔管上:
“千岁荒台隳路隅,一烦太守重椒涂
感君拂拭意何极,报尔美妇与明珠。”
崔炜看完,又问:“皇上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女郎回答:“以后你自然会知道的。”接着叮嘱崔炜:“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你要到广州白云山蒲涧寺静室内,备下美酒佳肴,到时我们会把田夫人送来。”
于是,崔炜随使者跨上羊背。临别,女郎要他留下“鲍姑艾”少许,崔炜不知“鲍姑”是何人,但急着要走,便把怀里的艾草留下一些。
白羊背着他们,飞腾起来。不久,就来到平地上,忽然使者和白羊不见了。崔炜仰望天上星斗,估计已是五更时候。没多久,就听到蒲涧寺的晨钟声。他循着钟声走到蒲涧寺,见到和尚们刚开始食早餐,没有什么要紧事,便走回广州去了。
崔炜回到原先在广州租住的房子,屋主见了他,惊奇地问:“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三年不回来?”
崔炜不敢讲实话,支吾应付。问起广州的情况,知道原来广州御史徐绅真的死了,现由赵昌接任。
几天后,崔炜走过波斯人聚居的地方,偶然取出宝珠看看,被一个波斯老人看见了,马上伏在地上施礼说:“这颗宝珠一定是从南越王赵佗坟墓中取出来的,我愿意出十万贯的价钱买这宝珠。”
于是崔炜把宝珠卖给了波斯老人。他问波斯老人说:“你怎么认出这宝珠呢?”波斯老人说:“这是我国的国宝阳燧珠。汉初,赵佗派了一个有本领的人到我国偷盗而来,到赵佗死时,它做了殉葬品。去年我国有个善于推算的人说,明年这国宝应该回国了。因此国王派我们带巨款,乘大船,前来贵国寻找。今天果然得到了。”
这时,崔炜才领悟,所说的皇帝,就是赵佗。历史上赵佗曾经自称为南越赵武帝。
崔炜卖珠有了钱,决心依嘱报答羊城使者的恩情,但四处查访,均不知下落。后来因事到城隍庙去,看见有尊神像很象使者。再看看那神笔上有些细小的字,正是赵佗所写的那首诗。当下明白:羊城就是广州,使者就是城隍神。于是便备了酒肉前来拜谢,还扩建了庙宇,把神像装金,使城隍焕然一新。
崔炜去查访任老翁的家,据村中老人说,那儿是南越井岗上的越王台殿观察,发现自己父亲当年写的一首诗:
“越井岗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
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践踏成官道。”
读完之后,崔炜向管理人员询问。那管理人员说:“从前刺史徐绅来游览,见了崔御史的诗,十分感叹,决定拨款修建,所以现在才焕然一新!”崔炜想:大概是越王要报恩的原因吧!
日子过得很快,中元节到了。崔炜办了丰盛的酒菜,到蒲涧寺的一间清静室里。等到半夜时候,果然那四个女郎伴着田夫人来了。田夫人花容玉貌,谈吐风雅,大家一起饮酒说笑,直到天快亮了,才起身告别。
崔炜送走了四个女郎,回到房里,问田夫人:“你既然是齐王的女儿,为什么会嫁给南越人呢?”
田夫人说:“我因国破家亡,被南越王掳去做妃子。南越王死后,就把我殉葬了,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想起从前的事情,就感到伤心落泪。”
崔炜又问:“那四个女郎是什么人呢?”
田夫人说:“两个是瓯越王献给南越王的,另两个是闽越王献给南越王的,都是殉葬的妃嫔。”
崔炜还问:“那四个女郎从前谈到的鲍姑,又是什么人?”
田夫人说:“她是晋朝时候广州太守鲍靓的女儿,葛洪的妻子。她在南海一带,常用艾灸的方法,替人治病。”
崔炜这才知道那位老妇人,原来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崔炜再问:“为什么把那条龙叫做‘玉京子’呢?”
田夫人说:“过去安期生时常骑这龙到玉京去,因此就叫它为‘玉京子’。”
崔炜弄清楚了这一节切,既惊奇又感叹。于是他也立即备了酒肉,到三元官鲍姑庙拜谢,拜毕在附近游览,发现在乱草丛中有一口井,井栏上凿着“鲍姑井”三个大字,崔炜仔细看看,竟是那天从任老翁家逃跑出来后,因慌不择路,跌了下去的那口井。崔炜想,也许“玉京子”白龙正在井口呢!于是向井里投下酒肉,拜谢一番,然后回家。
崔炜因为在“鲍姑井”内吃了龙液,身壮力健,肌肤白嫩。他后来把金钱全部散发救济穷苦人家,然后带着家眷,到罗浮山寻访鲍姑去了。